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任朝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国家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核心因素是人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建议,在有资质、有充足师资配备和条件的高校增设危化品安全管理专业,鼓励扩大招生规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我国是世界*大化学品生产国,化工总产值约占世界的40%,国内现有危险化学品2800余种。危化品安全管理水平低不仅直接影响企业效益,还会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隐患,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中之重。钱锋分析道,危化品安全管理需要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但目前跨学科培养机制尚未建立,高校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缺少化学化工、法律管理方面知识,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又缺少安全管理及法律方面知识,导致从事危化品安全管理人才的复合性不强,无法胜任行业需求。
钱锋建议,一方面,设置危化品安全管理专业并扩大招生规模。招生方式上,可采用企业推荐和高校面试相结合的方法,以**持续稳定的专业人才储备。培养模式上,开展跨学科培养,在现有安全工程、化学、化工等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中增设危化品安全管理、法律、管理学等课程,使未来可能从事危化品安全管理的学生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能力,同时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危化品安全管理人才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依托高校提高危化品行业在职人员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在职人员定期培训机制,组织危化品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在有危化品安全管理培训资质的高校接受在职培训,提升管理技能和水平。在MPA、MBA招考中设立特殊招考模式,让有危化品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可以通过非联考方式攻读硕士学位,获得学习提升机会。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